啟動儀式現場。
②游客打卡花海景區。(東區融媒體中心供圖)
③米易共富農場。(米易縣融媒體中心供圖)
2月5日,2025年“萬千氣象看四川”主題采訪活動啟動。此次活動聚焦“擴內需·促消費”主題,旨在全方位、深層次地展現四川省大力提振有效需求,充分釋放消費活力的堅實步伐與顯著成效。
攀枝花作為活動的分會場,在阿署達四季花海同步舉行了啟動儀式。啟動儀式后,攀枝花舉辦了“暖暖花城 慢漫生活”新聞發布會,對外發布攀枝花文旅融合發展以及“擴內需、促消費”的新動態,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。
文旅市場迎來“開門紅”
當天的發布會上,眾多媒體工作者與文旅從業者齊聚一堂,共同見證攀枝花文旅融合發展的高光時刻,深入了解“擴內需、促消費”的攀枝花實踐。
春節前,來自哈爾濱的“北鏡媽媽”帶著兒女跨越3000多公里到攀枝花“越冬”;大連媽媽帶著近視的孩子在攀枝花旅居一個多月,孩子雙眼降軸0.08mm,度數降低25度。“追光媽媽”的選擇,不僅飽含濃濃的母愛,也飽含對攀枝花自然氣候條件的信賴。
攀枝花年均日照2700小時,年均氣溫20.7℃,冬日暖暖、夏日爽爽、四季宜人,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,連續四年獲評“最具幸福感城市”,是四川唯一一座上榜中國氣象局“今冬避寒好去處”的城市。
近年來,攀枝花依托自然氣候資源,陸續推出普達陽光旅游度假區、米易金杯半山太陽谷康養旅游度假區、紅格溫泉運動康養旅游度假區、莊尚生活·水墨金沙休閑度假區,持續打造“山海湖”文旅體康融合項目等,不斷豐富全市的文旅“家譜”。
2024年,攀枝花著力打造“攀枝花,不止陽光”文旅品牌,探索“有一種周末叫攀枝花”休閑度假模式,不斷擦亮“爽爽夏季”“暖暖花城”城市形象;舉辦了中國(攀枝花)康養產業發展大會、全國四季村晚(冬季主場)、天府文藝村晚、安逸四川冬季宣傳活動、第四屆“巴山蜀水·運動川渝”體育旅游休閑消費季等特色文旅體商活動100余場次,開展“跟著影視去旅行”“跟著賽事去旅行”等系列活動,文旅市場持續火熱。
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,攀枝花接連舉辦了“攀枝花,不止陽光”文旅活動,“花點時間在一起”迎新春主題活動,“花城藝起來”惠民活動100余場次,推出了一份份年味十足的“菜單”,發布了保姆級旅游攻略,讓游客輕松掌握假日資訊,感受春節期間的“文旅熱度”。四季花海景區光影水舞秀熱力四射,迤沙拉俚頗彝族打跳盡顯民俗魅力,千龍千獅鬧新春為城鄉居民帶來濃郁煙火氣,米易燈會、銅火鍋壩壩宴、非遺火壺秀等更是年味十足。春節期間,全市24家A級景區接待游客111.63萬人次,門票收入567.92萬元,文旅市場迎來“開門紅”。
聚焦熱點話題交流,展望未來發展
發布會上,5名發布人圍繞一系列熱點話題,與現場記者展開深入交流。
在“有一種周末叫攀枝花”主題營銷方面,發布人表示:“攀枝花能夠滿足現代人對旅游的所有定義。”這里是四川南向開放門戶,正努力建設川西南、滇西北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,形成了與毗鄰縣(市)1小時、與毗鄰市(州)2小時、與成渝貴昆3小時的立體交通圈。不管是乘坐動車還是自駕,都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,感受“有一種周末叫攀枝花”。作為一座移民城市,攀枝花98%的城鎮居民來自全國各地,孕育出海納百川的城市氣質。攀枝花工業化率、城鎮化率居全省前列,調和出現代、時尚、精致的城市氣質。在攀枝花,人們可以開啟一場追光逐星之旅、一場賞花摘果之旅,還可以嘗遍羊肉米線、油底肉、銅火鍋等“攀枝花一桌菜”,實現“探一城而知南北”。
談及“山海湖”格局規劃,發布人介紹,攀枝花因三線建設興起,曾面臨城市空間結構不佳等問題。為此,攀枝花積極推進“山海湖”項目,因地制宜建設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、阿署達四季花海景區、銀江湖公園,解決城市“望山興嘆”“臨水不親水”困局,打造高品質休閑圈。項目以生態為基,融合文旅體康產業,2024年,“山海湖”項目累計接待游客超560萬人次。
圍繞迤沙拉村文旅融合,發布人表示,迤沙拉的美在于“彝風為魂、漢式為形”的獨特建筑風貌,且每一塊磚瓦都在講述民族融合的故事。迤沙拉的靈魂,在于深厚的俚頗民俗文化。這里的文化不是陳列在博物館里,而是活在人們的歌聲與笑容中。迤沙拉通過創新方式讓傳統文化煥發新生。與西華大學合作,開發以俚頗婚俗為主題的體驗項目,讓游客體驗獨具特色的彝族婚慶文化;牽手云南藝術學院,把“起、毛、納、張”四大家族故事和“談經古樂”“羊皮鼓舞”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融合起來,打造市內首個4A級景區情景劇《迤啊·迤沙拉》,還有超20人的民族歌舞隊,以及“姊妹節”“燃情火把節”等活動。此外,迤沙拉還依托壯麗的裂谷地貌,為市民游客打造出“山河為幕、星空為景”的極致體驗。
春節前,全程在攀枝花取景拍攝的電視劇《駐站》在央視熱播,帶動東寨村拍攝地鹽邊縣聯合村以及鹽邊羊肉米線“出圈”。在回答關于攀枝花吸引劇組取景拍攝的優勢時,發布人表示:“我們不僅有聯合村!”
鹽邊縣還有很多寶藏景點和美食值得大家去打卡。紅格溫泉、水墨二灘、高山草甸、萬畝盤松、杜鵑花海等多姿多彩,鹽邊羊肉米線、天府名菜主題宴、松露主題宴、果露酒等讓舌尖上的體驗感十足。此外,這里還擁有笮山鍋莊、傈僳族服飾制作技藝、仡佬族送年節等非遺項目46項,其中傈僳族服飾入選“非遺四川·百城百藝”名錄。下一步,鹽邊縣將深入挖掘“紅格一座城、二灘一湖水、北部一片山、鹽邊一桌菜、非遺一枝花”核心文旅資源,加快構建全域全季全業態陽光康養度假新格局。春節期間,鹽邊非遺游園、圍湖音樂會等文旅活動精彩紛呈,吸引眾多游客,2月16日,還將舉行“滋味鹽邊·羊肉米線”半程馬拉松賽事。誠摯邀請全國各地的朋友走進鹽邊、感受鹽邊、品味鹽邊。
對于攀枝花康養產業發展情況及未來打算,發布人介紹,2014年,攀枝花率先舉辦中國康養產業發展論壇,開啟了以陽光康養促產業升級、城市轉型的創新之路,通過10余年的探索發展,實現了“鋼鐵直男”向“陽光暖男”的華麗轉變。如今,這里擁有適宜人類休養生息的溫度、濕度、海拔高度、優產度、潔凈度、和諧度等“六度”稟賦條件,全市康養產業發展蓬勃。下一步,攀枝花將堅持全域規劃、全產聯動、全季開發、全齡服務,深入實施康養產業建圈強鏈,迭代催生康養產業2.0版本新業態,在加快完善“一核一帶三谷”產業布局、深化“康養+”模式等方面發力,加快建設高顏值康養名城。
在傳承三線文化以及創新轉化利用方面,攀枝花也有獨特的舉措。攀枝花是一座活態的“中國三線建設遺產城”。在全國文物普查中,我市登記三線建設文物5814件(套)、各級文物保護單位413處。攀枝花一直把保護、傳承和弘揚“三線文化”作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——蘭尖社區“七戶人家一棵樹”,是攀枝花的發源地;河門口社區“火紅年華影視拍攝基地”,是三線建設濃縮景區;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,是中國面積最大、展陳最全、藏品最多的三線主題博物館。
未來,攀枝花將按照“兩試引領、五市并進、共富共美”的工作體系,大力開展“三招三引”,積極營造良好營商環境,持續實施龍頭示范工程,加快推進一批重點文旅康養融合項目,打造一批可感可及新消費場景,持續完善文旅康養市場環境和服務水平,不斷增強城市吸引力、凝聚力和市民歸屬感、榮譽感,實現“市民好去處、客人好口碑、群眾好收成、地方好名片”的文旅康養深度融合發展目標。①“馬掌· KUANG野”西部小鎮。(鹽邊縣融媒體中心供圖)(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熊為新 龔林埔 車東洪 段致忠 曾海峰文/圖)